《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智慧政务、智慧教育 、智慧医疗、智慧物流 、智慧交通、智慧金融,深植“数字基因”, 加快辽宁“数字蝶变"。
全力打造数字辽宁 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规划纲要提出:要构建大数据深度科学辅助的 政务管理运行新机制、新平台,提高数字化政务服务效能。
加强数字社会建设,就要强化系统集成、整体提升,推进公共服务、智慧城市、数字乡村等迭代进化。重点做到推进信息惠民,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数字乡村。
破除数据价值挖潜和数据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大数据政用、商用、民用发展,释放数据要素倍增效应。
推动数字技术全方位、全链条赋能产业,利用数字化场景牵引技术创新、拓展市场空间,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支持数字产业全链条发展,培育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一、抢抓机遇 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
过去的一年,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协同办公得到井喷式发展;在线娱乐、共享单车、网络约车、网上购物、点外卖、扫行程码更成了日常操作。
数字辽宁、智造强省是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的着力点和突破口。辽宁省“十四五”规划建议指出,到2035年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要取得显著成效。抢抓数字化发展机遇,是我们赢得发展先机、抢占竞争高地,努力实现弯道超车的战略选择。
省人大代表 文起东
我们在上新项目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做智能工厂,既体现了我们辽宁先进制造的一个特色,同时也为我们整个制造的成本,起到一个降本增效的作用。
二、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数字赋能 实现“数字蝶变”
辽宁振兴,首先是工业的振兴,必须促进优势产业尽快插上“数字”翅膀,实现“数字蝶变”。作为工业大省,我省上云工业企业9000户,形成了大量的应用场景和数据资源优势。
在新松机器人公司,在华晨宝马沈阳工厂,5G技术、工业互联初露锋芒,数字化浪潮激情涌动。未来,数字技术与高端装备、精密制造、生命健康、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清洁能源等产业密切结合,将为辽宁高质量发展带来强劲的动力。
冰山技术服务(大连)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兆鹏
以前现场解决不了的问题,都是我们专家坐飞机不远千里的到处去解决,效率比较低,现在通过5G技术我们不单是实现了远程的指导,也可以实现我们现场很多智能的服务。
省发改委数字经济处处长 刘洋
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核心就是发展数字经济,工业是主战场、主力军。产业数字化的应用场景优势和数字产业化的数据资源优势,是我们手上最大的“本钱”。要充分发挥这个优势,加快辽宁“制”造向辽宁“智”造转变。
三、建设数字社会——用数字赋能 打造智慧城市
对于百姓生活,数字技术带来的实惠便利将更明显。在农村,网上购物已不再是新鲜事。同样,直播和网店也让那里的土特产品走出大山。在城市,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互联网+”已经大显身手,让城市更智慧,也必将催生更多机会,让资源分配更有效率。
日前,锦州市医保部门率先在省内完成了医保信息系统与税务社保缴费系统的全面对接。市内186万参保人,在锦州通APP上完成参保登记后,可以通过锦州通APP、微信、支付宝等11种方式进行缴费。
锦州市民 李先生
以前办这个业务得一天,大部分时间用到路上和排队上了。这个开通以后,我用手机1分钟就完事了,特别方便。
锦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大数据发展管理科科长 郑金光
现在看,大家在工作中某一个灵感,就会激发出一个新的应用场景,可能会激发出新的应用业态,所以说5G,不是大家描绘得无所不能,而是应该集大家所智,才能会无限扩展它的应用场景。
四、建设数字政府——优化营商环境 释放治理效能
近年来,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在很多层级和项目上已经实现,那么未来“不见面就把事办了”的愿景,借助数字建设,依然大有提升空间。如今,从城市管理到基层治理,我省的数字政府建设也在提速。
省发改委政策法规处处长 曾鸣
政府运行“一网协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治理“一网统管”,企业服务“一站直通”,百姓诉求“一键回应”,考验的是数字政府、智慧政务的水平。也必将推动政府职能更偏向服务型转变,带来地区“营商环境更好,宜居宜商宜业”的正向预期。
从工厂码头到万千楼宇,从万米深海到蔚蓝天空,随着5G等新型基础设施超前布局,数字赋能优势产业加快推进,数字技术将开启高质量发展、高品质宜居、高效能治理之门,数字辽宁必将成为熠熠闪光的辽宁新名片。
审核/王雪冬
主编/袁承党 刘允
编辑/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