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以数据为基础,构建新的农业发展模式
软件目录(www.cnosoft.com)5月21日讯:农资企业从农户提出申请,到银行尽职调查、审核,需要多长时间?在成都,最短的一星期内可以完成。“好啊,好啊!”这种便捷得益于成都市公共数据业务平台,在农户的授权下,以数据为基础,支持四川联通建设的“智慧金农”平台,实现了全程网上金融服务。以往的涉农贷款要花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而现在,最短的一周内就可以完成。
数据为农户带来源头活水
据了解,在这以前,农户要从银行借款,不但困难;就算能,也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要素交易、流通渠道、融资难一直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难点。”成都市大数据公司数据运营部门的有关负责人表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只是因为产权制度的特殊性、乡村缺少必要的抵押品以及信息不对称;目前的按揭贷款几乎没有什么用处。
在现行的财产权体系中,信贷贷款是大多数银行的首选。但在传统情况下,由于农户的数据存在于不同的主体、不同的组织中,使得银行难以对其进行快速、全面的了解。
转型的机会来自于成都公共数据业务的持续改进。目前,该平台已经实现了17个政府机关109项、7499.8万项的任意开放数据访问;在授权运作机制下,40个政府机关共457个类别,1.65亿条信息,共2.4亿条。
“根据这些数据,你可以知道,这些农场的规模、历史、收入,都是多少。利润是多少,一眼就能看出来。”成都市公共数据运营服务平台将企业经营数据、司法奖惩、产业统计数据等信息提供给“智慧金农”,建立了一个“养殖户档案”。然后,利用智能算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形成了每个农户的“画像”。在此基础上,可以实现对农户信贷的数字化审批。
多方合作,打通资讯的孤岛
信息化和智能化并非一蹴而就,问题在于,为何农村金融体系直到最近才被引进?实际上,我国农村地区的融资问题由来已久,其原因十分复杂,单凭大数据的智能化等技术手段是不够的;无论是单纯依靠政府、银行还是企业,都很难解决。
还有什么办法?有专家认为,要把技术创新和制度改革结合起来,把政府、银行和企业整合起来;由协会、担保等多种组织,由信息孤岛转变为信息体系,由单兵作战转变为群战,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而“智慧金农”与成都市公共数据运营服务平台的合作,就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
据了解,四川联通将传感器、通信、大数据+ AI、区块链、边缘云等先进技术集成于一体的“智慧金农”生态平台,将养殖生产整个流程的信息采集、信息存储,信息共享,助力达成农业生产有效监管、生产数据资产化、数据资产准确可信的目标。
现在,银行的操作人员可以通过一个移动电话监控养猪,监测环境,并发布个性化的通知。同时,农户也可以24小时监测和预警家畜的健康和生活环境,减少家畜的病死率,节约人力、管理费用,实现精细化、智能化的科学养殖。
“通过建立可靠的生产数据,可以提供信用担保,通过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合作,为养殖户和养殖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成都市大数据公司数据运营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成都市公共数据运营平台提供的数据服务,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在服务过程中,将线上业务流程进行数字化,从而达到风控的数字化;提高办理、贷后管理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