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目录(www.cnosoft.com)6月5日讯:Oracle公司近日公布,斥资283百万(约1803亿),以每股95美金的代价,向美国 IT医药公司 Cerner Corporation进行并购。
可以说,这是一个世纪的医药行业并购,一个是世界最大的软件提供商,一个是美国医药行业的传奇;拥有大量的医疗服务和大量的医疗服务。
在海外, IT产业的并购和并购风起云涌,在中国,以政府为导向的医药 IT产业,正从信息化走向智能化“变革”,产业的融合趋势开始显现,但在这一轮“智慧基建”中,不同的技术和技术的差距,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015年,我国启动了“人口卫生信息共享”与“医疗联盟”的建立,自此,“联网”的“手”已经真正向“院区”扩展。易联众(300096. SZ)、卫宁医疗(300253)、万达资讯(300168. SZ)、东软(600718. SH)的股票都曾在2015达到顶峰,但却始终无法超越。中泰证券在2020年九月报告中表示,医药 IT产业的价值已降至历史最低点。
上一次,医药 IT公司获得资金的青睐,发生在2020,由于突发的疾病,各大医院迫切需要提升运营能力;同时还能为病人进行大量的远距离治疗。由于流行病已经成为了常规,该赛事也就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首先,与风向标产业相比,医药 IT发展较为平稳;公司的毛利从20%至50%不等,仅以某个公司为例,其毛利率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了较高的稳定性,最近七年来,该公司的平均利润率在48.3%至55.4%;其次,在没有建立行业统一的规范之前,医疗信息化建设、智能化改造都是各走各的路子,资金更希望积累的不相容的冲突能得到更好的处理,而这段时间点还不明确。
作为一个资深的医生,他们在二次创业中的作用并不是很大。不过,从长远来看,让一家医院“聪明”是必然趋势,各种政策和优惠接踵而来,现在越来越多的“编外队伍”涌入。
建筑工业的大规模建筑到底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在这一进程中,还有什么难点尚未得到解答?多个人物的加入会使“智慧”提前来临?TimeMedia在这里,我们将会看到智能医疗十年的历程。
智能化转型:十年的信息化之旅
《关于进一步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加强智慧医院建设的通知》在2020年正式发布。2020年三月公布了《医疗信息化管理分类评价试点》。
以信息化为依据,试点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随着物联网等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广泛运用,建设智能化的医院,将提高医疗的整体水平和效率。
这一统一的政府政策的推出,是十年来一直在推进的健康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试行)》于2011发布,将其分为8个级别,并将其划分为8个级别。今年也是智能医疗领域起步的一年。
电子医疗记录是需要的。医师的疯狂书写往往很难识别,而手书写的病例记录也会产生很多不能重复使用的不同类型的资料。在医疗过程中,患者的全部生命周期信息都会被录入,并在临床诊疗、学术研究、区域医疗发展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不局限于入院记录、手术记录、医嘱单等,负责整合数据的电子病案,还包含影像、实验数据、病理数据等。
与此同时, PACS、 LIS等信息系统的建立也与电子病案的推广相结合,信息技术的变革已经在各个领域展开, HIS (HIS)、 OA (OA)、药品库存管理系统、人口信息平台、医疗大数据平台、医保结算和监测系统等。
负责以上信息传输的,就是医疗 IT公司。在2015实施了分级诊疗系统,实现了各医院之间的电子病案的分享;《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孤岛”的信息在这座医院中流动,巨大的资源回收利用将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医疗 IT行业在过去几年中一直在进行着信息化建设,引起了资金的关注;卫宁健康,万达信息,东软;东华软件,达实智能,易联众等公司都是第一个获利的公司,他们的股票已经冲到了最高点。
此后,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到了2018年,医疗智能化的转型时期。《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出台后,网上医院出现了新的形态,网上复诊、续药获得批准,实现了从线下到线上的快速发展。第二年,我国制定了《智能医疗系统分类评价》的试点工作。
智能医院作为新型的新医学基础设施,其具体的概念和建造规范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但可以肯定的是,智慧医院由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医疗三个部分组成,对应医疗工作者、病人和医院运营商。
智能管理包括物资管理,财务管理,手术室数字化,智能管理包括便民结算、智能导医、远程医疗等;而智能医学,就是辅助临床决策,辅助临床数据中心,辅助影像。
如何才能真正的实施智能医疗?我们可以参考其它产业的数字化改造,它的前提是信息化,而它的基础是网络化,而智能医学则是智能。
也就是说,实现智能医疗系统的前提是实现医疗信息化,而以电子医疗记录为主导的医疗信息系统,则是医疗智能化建设的出发点。只有以电子医疗记录为中心,才有了与医院内部的业务和资料之间的互动,才有了院内外互联、智能化应用的可能。
与各大医院建立起医疗信息渠道,是医院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首要任务。因此,医药 IT公司自己也在不断扩大医院的业务范围。到目前为止, IT行业的发展不再仅仅是为了满足信息需求,更多的是为整个医院提供智能的解决办法。
新老力量汇聚,共享智能医疗系统工程
在智能医疗行业,医疗 IT企业、硬件厂商、医疗设备厂商都在积极的布局,但是在信息化方面,企业占据着主导地位,特别是那些已上市的医疗 IT企业,几乎独霸了大型智能医疗项目。
根据国泰君安的统计,2021年12月份,共344笔新订单,同比增长9.55%,其中卫宁卫生公司的105笔新订单是最多的;十二月,东华公司完成了11.97亿元的新订单,其中最大的一笔是2.02亿元。
卫宁健康,东软,万达,都是 IT行业的龙头,再加上东华软件和创业汇康,这两家公司的资产都在数十亿以上,而卫宁健康和东华软件的市场,更是超过了200亿。
就拿卫宁健康来说,尽管公司的营收仍然是以传统的医疗信息产业为主,但也在大力发展互联网+的医疗服务,2020年4月发布了 WiNEX,并于2021年4月升级至2.0版本。WiNEX可以为实体医院建立一个个人化的网络医院,而2.0版有8种不同的功能,包括临床、影像、病案三大领域。
除了常规的资讯软体功能,卫宁医疗还扩展了网路的功能,这是建立智能医疗系统所必需的,这将有助于它继续取得智能医疗服务的定单。
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2020智慧医疗发展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智能卫生产业2020年将达到1000亿元,2021年有望达到1259亿元;工业将进入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智能化、高效化和规模化发展。
从2018年开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就提出了智能医院的定义,智能医院的市场将会达到数百亿元。虽然各大公司都在提供各种不同的业务,但也不可能将所有的业务都做得面面俱到,特别是针对某个特定的疾病,有了新的游戏,就能弥补这一点。
医学图像人工智能公司在临床支持决策中处于领先地位。强联智创是以脑梗死为核心的智能医学,而推思技术则是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进行肺部结节的智能化诊断和筛选,而鹰瞳则是以 AI的眼底图像为核心。
不管是中风,还是肺部结节,又或者是眼底摄影,都可以帮助医生提高工作的效率。减少医疗服务的时限,是智能医疗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已经和医院取得了合作,利用现有的设备来进行住院,并开始了智能医院的建设。迈瑞医学在2021年五月将会在国内拥有悠久历史的医疗器械公司,将会在今年五月,集中展出瑞智联,瑞影云++和迈瑞智检三大智能医学解决方案。
在更加完善的智能医疗体系中,也需要对建筑结构进行智能控制。华西二院四川医学院刘瀚旻表示,大楼的智能化,除了要对现有的现有大楼进行更新外,还要考虑到新建大楼的布局;前者难度较大,而后者则易于实现。
比如,在爆发的过程中,大量的病人涌向了不同的地方,同时,感染疾病也要和其它地区进行隔离。这就为传统的医疗机构按地域进行合理的划分造成了极大的难度。华西二院和成都市高新区共同建设的医疗中心,就是“平战结合”,可以在紧急情况下,迅速的与周围地区隔离开来,形成一个单独的医疗区。
刘瀚旻主任说,智能化大楼还包括硬件设备和医疗耗材的智能化,华西二院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对设备耗材进行了全寿命的监控,对医院的各种热源进行了全面的管理;本文主要研究了如何实现开放式仓储的智能管理,以及基于5 G技术的装备消耗的智能管理。
他说:“我们做的一切都是要让大型大楼自动运行。”
在医疗楼宇的智能化上,美的也加入了进来。十月份,美的推出了“智能医疗 LIFE流程”,从四个方面来设计智能医疗体系,包括:流量、信息流、能量流、智能流四个方面:智能医疗中心的设计、智能医疗服务体系、数据互联、全流程数据、智能化的用户体验系统整合、应用节能技术打造的系统性智能能源优化解决方案。
美的美控部经理孙靖表示,由于人行、物流的变化,车辆的种类、患者的身份、病情的特点,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必须要有物物、食物、药物等的动态路线。信息流是将几百条信息的流动通道连接起来,保证病人的就诊过程不会中断,系统会为每个步骤的指引信息;再往下,病人的求诊经验也会得到最好的改善,从而实现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能量流动在医疗机构中也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供冷方式,有些地方需要长时间的低温供应,有些地方要长时间供应热量,有些场合要用到长时间的热量,还要考虑到冷热的需求。从一开始就要考虑到多个方面的均衡。
孙靖认为,到2018年,中国的医学院校都处于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同时也催生了一大群 IT公司;这一时期,医院的信息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HIS的建设更加的完备,医务工作者的感觉也更加的强烈;由于信息化,他们的生产力得到了提高,但病人却没有感觉到这种改变。
“HIS系统会知道病人离开某个部门后要到哪个地方进行进一步的检测,而病人仍然在到处寻找,因此我们要将这个智能技术和自动化技术融合在一起。而现在,我们需要将所有的物联网技术都整合起来。”孙靖解释道。
要想破解这个难题,还需要一段时间
电子版的医疗记录,让医疗机构进入了数字化的过程,进入了智能化,这是一个明确的过程,因为中国的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水准并不高;各大医院的发展,都是以顶尖的医疗机构为主。然而,从总体上讲,中国的智能医疗体系还处在起步阶段,发展难点尚未得到很好的解答。
南京天溯集团主席王伟江认为,在智能化医疗系统的构建过程中,线上与线下的相对分开,两者的整合程度不高;另外,由于智能医疗机构从一开始就没有明确的顶层设计,只按照需要来进行,所以目前还没有出现“信息孤岛”现象。就算有一些比较明显的地方,也会被连接的不顺畅而影响到效果。
美的美董事长孙静表示,智能医疗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足够的组织结构和明确的指导。他表示:「将来的发展趋向是,不管是医院机构或业界人士,都要认识到整体的标准化和高层次的设计,要想以人为本,就必须打破现有的体系,达到场景化;场景不只是简单的流量、信息量,更多的是基于门诊、病房、手术等场景的集中处理。”
目前关于智能医疗的相关政策,主要是以不同级别的评价为基础,这种评价更偏向于结论的确定,并在施工实施方面进行;这就是上千家的诊所,有上千条不同的线路。
关于各个环节之间的连接不顺畅,曾良怀曾经说过,要想通过新技术来进行多个系统的人为整合,就必须建设一个多个系统的智能综合;如此一来,当企业发展到了一个特定的程度,就可以进行更多的系统协作和信息的分享。
与国际相比,两者之间的差异早在信息时代就已经显现,华创证券的统计数字表明,在2018年;美国的医疗信息技术投资在每年的收入中只有2%到4%,而欧洲则是3.9%的资金用于数码产品和服务,相比之下,中国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只有1.33%。
从“2020中华医疗资讯网路会议”上来看,2018年全国三甲医院的电子医疗记录评分为3.11,二等医疗机构为1.59,二等为2.08。而在美国,根据华创证券的研究报告,2006年美国七家医院的电子医疗记录等级为2~3,2017年超过70%的医疗机构已将其纳入5-3类。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于2021年三月公布,我国二级、三级公立医疗机构的电子医疗记录使用等级平均为3、4;到2025年,建设一大批智能医院,实现“线上+线下”的综合服务。
政策又一次站在了比赛的中间,给各大医院、从事电子病历、信息化建设的医疗 IT公司等行业人士,都提出了新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在今后,各个行业都将在智能基础设施上发展,资金将会进一步深入、搅局,而中国的龙头公司也将出现。